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,不經意的晃到一眼某個情景, 回想起來時自己的大腦會補足看不見的信息。
人們不應總是相信自己的眼睛。人類視覺也有盲點,人們通常不會注意到這些,因為人腦會補足細節空白。近日,新研究顯示,人們更相信“虛擬景象”而非真實情況。
未參與該研究的英國卡迪夫大學的ChristophTeufel表示,“知覺不會為我們呈現真實的世界。它會受到我們已經概念的‘污染’。”
視覺盲點是由每只眼睛背后的無光敏細胞區域引發的。由于兩只眼睛可以相互補充,因此人們通常不會注意到這些盲點。但如果一只眼睛的視覺出現模糊,人腦會依據假設自動補充缺失的信息。
但人們是否知道補充的視覺信息并不如真實的視覺信息可信?為了找出答案,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的BenediktEhinger及其同事,招募了100位參與者,觀看一幅垂直條紋圈圖畫,其上包含一個水平條紋補丁。
研究人員將這幅畫擺在特定位置,從而讓水平條紋落入觀察者的視覺盲點上。結果是,在觀察者眼中,這幅畫似乎沒有補丁,垂直條紋是連貫的。而畫的旁邊是另一幅沒有補丁的垂直條紋圈。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選出哪副畫的圓圈更連續。
Ehinger團隊期望人們更多選擇沒有補丁的一幅畫。“選擇能看到所有信息的畫似乎更合邏輯。”他說。
但事實上,65%的人選擇了有補丁的畫。“這超乎我們想象。”Ehinger說,“大腦更相信自己生成的信息,而非看到的外部世界。”
Ehinger表示,這符合認知偏見理論。當人們有強大信念時,他們可能忽視其他相反的證據。“我已經告訴了許多人這一情況,但他們都說沒有感覺到。”他說。
Teufel表示,除視覺盲點外,大腦期望也會改變其他認知。例如,如果一首歌被轉化為MIDI格式,并被剝離的聲音,人們也能“聽到”并不存在的歌詞。